回到主页

崔老师 I 孩子太善良会更受欺凌?看看研究怎么说......

· 专家聊安全

 

broken image

常有家长这么说,我家的孩子太善良,太有同情心了,以后在外面要吃亏的!上世纪70年代起,国内外就有不少专家对培养儿童青少年善良与同情心对其社交的影响进行了不少研究。

broken image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同情心。同情心在英文中可翻译成二个字:Empathy(同理、同感身受、同情) 和 Sympathy (同情、赞同)。这二字都含有同情的意思,但有着本质的区别。简单的说:Sympathy 表达的只是你对别人的情况有着同情感,但并不从别人的角度去了解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感受。Empathy, 在对别人的情况感受同情的同时,从别人的角度深入了解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感受。为此,同理心(empathy)感受别人的感受,而单纯的同情心(Sympathy)则不然;相反,同情(Sympathy)是从你自己的角度理解别人的情绪。

我们现在就用同理心(Emphathy)这个词。同理心指分享和理解他人情绪状态的一种能力(Batson et al., 1987),对人们在社交场合的行为方式有着很大的影响。研究表明,具有较高同理心的儿童通常能够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出较少的攻击性,并在社交中,以更亲和的方式行事(Mehrabian 和 Epstein,1972;Eisenberg,2000;Meuwese 等,2015)。

broken image

高同理心者能更多地关注他人的情绪、拥有更高的友谊质量,同时,对自己感受则更少关注,并且欺凌他人的行为更低。缺乏同理心与问题行为的发展有关。(Pouw et al., 2013)。同样,由于高同理心,帮助他在社交中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更受欢迎,也降低了他受到欺凌的机会。

同理心是情商的核心组成部分。如果教导得当,同理心可以在防止欺凌方面有着很多的帮助。研究表明,善解人意的孩子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在学校表现更好。那么,我们可以怎样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呢?以下是您可以教孩子善解人意的七种方法。

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如果孩子没有感受到爱,他们很难善待他人。孩子欺负他人的原因之一,往往是他们要么对自己感觉不好,要么嫉妒他人。如果他们没有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爱和善意的对待,那么,父母也不能指望自己的孩子有爱心和善意。这在欺凌受害者中尤其可以看到。有时,我们父母在孩子情感需求方面也会犯错误。例如,追求完美的成绩、期望课余活动中表现出色,甚至强迫孩子受欢迎,这些善意的要求都可能使孩子感到自我情感没有受到一定的关注并导致欺凌行为。 

方法:认识你孩子的能力,对他的辛勤和成就赞赏,并引导他做出更好的行为, 引导他们坚韧、自尊、提高社交技能和自信。

帮助他们了解并分享他们的感受

当孩子们了解他们的感受并能说出他们的感受时,他们就能更好地去了解他人相似感受。让你的孩子表达他们自己的感受,即使是一种消极的感受。

方法:比如,鼓励你孩子在生气、悲伤或沮丧时,把他感受告诉你,而在这一过程中,要鼓励你的孩子多表达。目标就是让孩子学会以健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简单发脾气、用暴力或欺凌他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感受。

探索他人观点

教孩子们学会对生活中的一些情况有自己看法,但同时,也要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待这些情况。时时帮助你的孩子来体验这种多角度看待一件事,这将是一项重要的生活技能。 

方法:比如,问您的孩子推购物车对老年人来说会是怎样的?家有两个孩子的妈妈要怎样分配一个苹果? 善于观察他人观点的孩子往往具有更高的情商。他们也往往更成功,因为他们能够从各个角度来看待问题。这项技能也有利于避免欺凌。

以身相传

经常和你的孩子谈谈另一个人的感受,以及你为什么会用这种方法来回应他人或为什么会这么做? 

方法:比如,您为什么要为邻居代买菜或打扫楼道中的公共区域?让你的孩子看到您在做这些事情,并且他们知道您为什么要这样做。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传教。当孩子们能够识别出他人可能感到悲伤或受伤的情况时,他们将更有能力知道在目睹欺凌时该怎么做。他们也不太可能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例如相互攻击、辱骂或刻薄的行为。 

教孩子找到共同点

研究表明,如果孩子与某一个人经历的一个事相同或相关,他们更容易对此人的感受有同理心。比如:如果您的孩子失去了祖父母或一个宠物,他们可能会更同情经历类似情况的同学,更了解有类似经历同学的感受。同样,如果您的孩子受到欺凌或网络欺凌,他们更有可能理解另一个受害者的感受。当孩子们可以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转变为积极处理问题时,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能量。

方法:当孩子向你诉说有着同样经历的同伴所经历的事时,耐心聆听。

帮助他们想象别人的感受

了解其他人在任何特定情况下的感受是同理情心(同感)的全部意义所在。寻找机会讨论另一个人的感受。虽然分享您的想法很重要,但在过程中,要积极让您的孩子说话,分享他的感受。

方法: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比如“你看到了什么?”  “如果你处于那种情况,你希望别人做什么?” 当孩子们花时间停下来思考某事可能会给他人带来什么感受时,他们更有可能为被欺负的人表明立场或寻求帮助。

解释他们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

无论您的孩子是欺凌者、散布谣言、八卦,还是只想努力表现出善意,您都需要与他一起讨论他的行为后果。鼓励您的孩子在做出决定之前考虑其他人是很重要。即使像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图片这样简单的事情,也要让您的孩子知道,分享一张图也可能在无意间影响了他人, 例如,您的孩子分享一张聚会的照片,但他可能没有意识,朋友圈中未受邀参加聚会的朋友可能会因此受到伤害。

培养孩子同理心和善良,将助力您孩子在社交中建立起良好的同伴友谊。